华讯行业社区

标题: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打印本页]

作者: hxxyf    时间: 2009-9-4 14:29
标题: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1.通 则 8 j0 ?5 ]* ]4 b& ~2 L
(1) 凡生产、使用、经营、运输化学危险物品的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法规、制度和标准,并建立化学危险物品管理制度。对不属于化学危险物品管理范围,但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物品,或其他危险物品均应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加强管理。 2 z9 l; M2 \) v% C4 `9 G8 q4 _4 f
(2) 危险物品的运输必须严格执行《危险货物运输规则》、《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JT 3130)中的有关规定。并附上《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Q" ~+ ?* b/ M* C& Q: v(3) 危险物品的包装容器必须牢固、严密,并按照国家颁发的《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90)的规定印贴专用标志和物品名称。易燃、易爆的化学危险物品,要将其理化、毒理性质数据(闪点、熔点、自燃点、爆炸极限等),以及防火、防爆、灭火、安全运输等注意事项写在说明书上,否则不准出厂。 - \+ Z, u: v# [/ F, |$ K3 U8 N' u
(4) 应指派责任心强,经培训考核,并熟知危险物品性质和安全防护知识的人员管理危险物品。 $ k$ U9 G2 o6 g& `* p3 b) V% m  b4 B
2.生产和使用 ; H* _* q- V3 B3 T
(1) 公司应根据生产需要,规定危险物品的存放时间、地点和最高允许存放量。原料和成品的成分应经化验确认。生产备料性质相抵触的物料不得放在同一区域,必须分隔清楚。 / i+ [! G3 H+ Q+ w7 K$ S1 B
(2) 凡使用危险化学品,必须随用随领,所领取的数量不得超过当班用量,剩余的要及时退回。
8 i" g1 o- W0 D( S4 p; a) |$ e. Y5 B(3) 生产和使用有毒物品场所及其操作人员,必须加强安全技术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操作人员必须持有上岗证及相关作业证,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方可进入作业场所作业。
; c6 C+ w* \) C! ^3 x8 a) w(4) 作业场所应配置保护装置和报警系统,并定期定人进行维护检查,以确保其完好。
: K0 w) }0 m! D0 [/ ~3.安全技术与个人防护
; y: Z( X, }8 t8 ~0 o8 s* F3 R+ t8 c(1) 改革工艺技术,并采用安全的生产条件,防止和减少有害物溢(逸)散。 $ `. V7 c6 w: p4 q
(2) 以密闭、隔离、通风操作代替敞开式操作。
% p; r0 d. i1 I; v9 T(3) 加强设备管理,杜绝跑、冒、滴、漏。
5 E8 e# |# E4 X(4) 备专用的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专人保管,定期检修,保持完好。 1 |, G4 r* k% Y
(5) 严禁直接接触有毒物品,不准在生产、使用场所饮食。
4 z+ F6 u0 q# R& E8 X4 K% w(6) 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工作结束后必须更换工作服、清洗后方可离开作业场所。 ( v( g! ~  |! h. ~
(7) 危险化学品储存和生产场所,应备有一定数量的应急解毒药品。 # Z6 g3 Y$ D% ~
4.中毒人员的抢救。 # N) C* T+ y5 x8 Y( O" c' v
(1)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如:液氯、液氧、乙炔、液化石油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使用时,气瓶内应留有余压,且不低于0.05兆帕(MPa),以防止其他物质窜入。 6 n8 C, m1 b7 _7 N# E8 d  j
(2) 盛装腐蚀性物品的容器应认真选择,具有氧化性酸类物品不能与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燃烧物品混装,酸类物品严禁与氰化物相遇。
1 W: O8 J; f/ {" {(3) 易燃物品的加热禁止使用明火,必须采用时,应采取严密隔绝措施。 5 a) N% {- X! g. L
(4) 应根据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和毒害程度,采取必要的排气、通风、泄压、防爆、阻止回火、导除静电、紧急放料和自动报警等措施。
4 s3 N% G0 C+ [) b4 o" p(5) 输送有毒有害物料,应采取防止泄漏的措施。
2 _; K0 t4 i0 j(6) 输送固体氧化剂、易燃固体等,应防止摩擦、撞击。
; B0 Y& f6 e% N* ^4 V6 ^(7) 容易发生跑气、跑料的大型易燃、易爆、剧毒物品的装置,应设有能迅速停止进料,防止跑气、跑料的安全设施,并应具有捕集中和、解毒和打捞流失危险物品的方法,避免事态扩大。
4 g3 c& P" N1 L/ l1 U2 X. S' h(8) 生产、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和粉尘的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排放标准,凡能相互引起化学反应发生新危害的废物,不要混在一起排放。
0 l+ Y( B+ U" z! R  l" ^4 Q5.储存和养护 $ P8 z- B% B' G  H6 i
(1) 库房内应设有温度表,每天记录一次,上午下班前和下午下班前各一次。
: E. b  e+ d$ q% U$ p" c(2) 根据物品的性质,采取密封,通风和库内吸潮相结合的温度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并保持库房内的温度≤37℃。 , G. c# P( s8 ^' Y% k
(3) 每天对库房内外进行安全检查,检查易燃物是否清理,货架牢固程度,堆放是否合理,并做好记录。
1 ~% u6 }# b; g0 j; B(4) 针对易燃液体,检查封口是否严密,有无挥发和渗漏,有无变色、变质和沉淀现象。做好记录。
, J* ^5 @, z! p(5) 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填写有问题通知单通知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
) F; t7 n4 N: P4 q' @) ]% \& K. H(6) 有效物品应在有效期间一个月前通知相关部门。
2 T1 `' ]; s" [: p* ]8 g6.出入库管理 1 G7 q+ w% c. K7 D- B; h; t4 N
(1) 入库物品必须附有产品检验合格证,进口商品必须附有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其它说明。
2 o* y; h0 l" n& c1 I(2) 物品性状、理化常数应符合产品标准,由品质部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检验。
( `0 u& Y' J' N9 `! v, B" `(3) 仓库部对物品外观、内外标志。容器包装及衬垫进行感观后作出验收记录。
- @( T& ~& F. D/ A& r" T) ~) u(4) 验收在库外安全地点进行。 ! ]1 `1 s8 W: I8 d4 d
(5) 验收内容包括:数量、包装、危险标志。经核对后方可入库,当物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得入库。 9 ^; y5 @8 D0 N$ N6 I
(6) 出库时按生产日期和批号顺序先进先出。 , `5 C& E& b, T9 I/ ]
(7) 进入危险化学品储存区域人员、机动车辆和作业车辆,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 p+ b; Y: U$ I( ~' }/ W6 B' p
(8) 仓库管理人员应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危害性通知装卸摇动人员。
; O* a1 w8 e- J+ X. I# H5 z/ d# M(9) 在出入库过程中,仓管员应严格监督执行相关规定,严禁摔、撞、击、拖、拉和倾倒物品。 " ]% l7 A( e' d5 f
7.装卸运输
% [- b5 b0 v* Q9 ~(1) 运输危险物品方必须出示有关证明,向指定的铁路、交通、航运等部门办理手续。托运物品必须与托运单上所列的品名相符,托运未列入国家品名表内的危险物品,应附交上级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技术鉴定书。
6 k: b) y' W2 r( X2 ?# i  |(2) 危险物品的装卸运输人员,应按装运危险物品的性质,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装卸时必须轻装轻卸,严禁摔拖、重压和摩擦,不得损毁包装容器,并注意标志,堆放稳妥。
2 J# `% f, T0 G. r# I) i/ U4 g0 c(3) 危险物品装卸前,应对车(船)搬运工具进行必要的通风和清扫,不得留有残渣。
5 c' O. a, q2 f/ m) F- u(4) 装运爆炸、剧毒、放射性、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等物品,必须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
0 k6 o: g5 ~6 l7 f- T' k- A" T4 @(5) 禁止用电瓶车、翻斗车、铲车、自行车等运输爆炸物品。运输强氧化剂、爆炸品及用铁桶包装的一级易燃液体时,没有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不得用铁底板车及汽车挂车。
/ J% B, k4 {) w. @' J4 {6 s(6) 禁止用叉车、铲车、翻斗车搬运易燃、易爆液化气体等危险物品。 , O$ @% ?9 e) X' H% r
(7) 温度较高时装运液化气体和易燃液体等危险物品,要有防晒设施。
4 f) i! O( |1 C9 c. Z) ~(8) 运输危险物品的车辆,必须保持安全车速,保持车距.严禁超车,超速和强行会车。运输危险物品的行车路线,必须事先经当地公安交通部门批准,按指定的路线和时间运输,不可在繁华街道行驶和停留。
( J! h0 V# y- H, k$ x; j& p* O% x(9) 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机动车,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并悬挂“危险品”标志。   N# l! ?$ g2 J9 ?
8.报废处理 1 m; X4 k$ P- a/ ?
(1) 剧毒物品用后的包装箱、纸袋、瓶、桶等必须严加管理,仓库部门要统一回收,登记造册,专人负责管理。 / i* _* s2 [; F9 O) q& a- y1 g
(2) 铁制包装容器不经彻底洗刷干净,不得改作它用。
- s; ?' `7 b$ i4 l  c) W1 \4 r(3) 包装容器必须在公司指派的专人监护下销毁。 2 f7 s8 l3 ^( |2 E9 D9 [( {1 O
(4) 化学危险物品和放射性物质等废弃物的报废处理,必须预先提出申请,制定周密的安全保障措施,并经当地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处理。 ) }/ D9 a+ r4 G( B& Q) e) N7 q' w
(5) 凡拆除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内带有危险物品,必须先清洗干净,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
* ~8 d8 A* p! `+ o9 w8 A0 B( J(6)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危险物品废渣等,必须加强管理,不得随同一般垃圾运出。




欢迎光临 华讯行业社区 (http://mailx.sinoinfo.com.cn:8025/)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