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报道潼关事件引发全国媒体热议, L7 @: S' L2 {
--------------------------------------------------------------------------------6 J" A8 H9 [) [& ~" A( t2 ?
4 p4 W' |( E; A% V8 k6 f3 F[ 网站:http://www.5s5w.com 发布时间:2006-05-24 来源:河南商报 ] 0 I. _5 A2 C4 C6 Q, r. H
6 r6 `9 {4 `3 B: z 5月22日,本报以《工商上高速乱收罚款逼死人命巩义众车主不堪重罚讨要公道潼关咋就成了“鬼门关”》为题对“陕西潼关县工商局利用高速公路大发横财,多次在潼关收费站处强行拦截入境货车并罚款,逼死河南一车主”进行了报道。23日,该报道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特摘录部分媒体相关评论。
/ e$ D4 O" K+ L! V4 K8 G ——编者
9 O$ H3 `: S% V% w1 Z: B 探究——, Z$ w& y+ D8 A1 _( T
广东·信息时报:从“八荣八耻”看“鬼门关”
# l% @2 N G8 J: u' _- R z8 M
3 ]9 ^. S5 z9 [- c( t: F 面对死者家属的哭诉,面对众多被罚款司机凄惶的眼神,我们不禁要发出这样的呐喊:凶手是谁?凶手安在?一次次粗暴蛮横的乱罚款行为正在抹黑广大工商执法人员的形象,正在摧毁普通老百姓的幸福感,正在制造悲剧和眼泪,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几只贪婪的黑手正在滥用权力。仔细对照“八荣八耻”的每一条,我们既看到了“以服务人民为荣,以遵纪守法为荣”的谆谆教诲,也看到了“以背离人民为耻,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见利忘义为耻,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真诚告诫,也许有人会说,潼关工商局的少数人之所以如此胆大妄为,肯定是没有认真贯彻学习“八荣八耻”,这是一定的。
; q# F8 d, U% ?! M7 a" u& [. g* _ 北京·北京青年报:5 Q, l, ?8 W8 x% N% b
斩断执法经济罪恶的手
4 \# _1 G! M: {4 ]1 L1 e |
, e( Y* E( F" ?2 Q 潼关成为“鬼门关”,是执法经济衍生出来的丑恶。执法经济像一颗毒瘤吸附在我们的法治社会和市场经济建设的肌体上,损害公平正义,制造公共灾祸。在执法经济面前,无可奈何的张建勋愤然自尽,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行政行为的扭曲,执法目标的倒置,公共权力的错位,社会和经济秩序的搅扰。
- Q2 z+ p8 u" E. X 定性——* p/ N' c! k0 s+ y* l7 L7 E6 Y
广西·南国早报:这是权力的公然抢劫
+ I3 D3 v% x; I0 U, ]7 o0 Y# _( I; K% o; q! ?5 e5 z
这哪里是什么乱罚款,分明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抢劫!这种公权抢劫与一般意义上的抢劫有多大区别呢?有区别的话,也是比一般抢劫更恶劣、破坏性更大。如果说一般抢劫还有法律约束的话,以公权名义实施的抢劫则可能无法无天,所以其破坏性更大,也应受到更重的惩罚。可在当下的行政体制和权力系统内部,这种公权抢劫受到的惩罚要比一般抢劫轻许多。对这种恶劣的“权力抢劫”行为当以抢劫而非纠风处。( ]/ l' x7 j9 {( P' o
追问——
3 ~; x& I S+ z1 h 浙江·青年时报:“顽症”不治将是啥结局
' l. s& G6 A+ F3 s
8 e& v/ P0 ^2 f/ H7 G" w9 C+ V 如果这个“顽症”继续“顽”下去,那将是个啥结局?首先,由于示范效应,将会使当地工商、公安队伍的同行中出现更多、更恶劣的乱收费者。其二,对“顽症”的束手无策,将使工商、公安的权威性和执法能力大打折扣,使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监督模式形同虚设,导致恶性循环。其三,这种某一行业欺负另一行业的现象将加剧行业之间的矛盾。工商、公安的乱收费行为,同时也影响了物流、交通、税收、旅游等部门的利益,在利润下滑的情况下,那些部门也会采取损害其他行业、群体利益的办法来弥补损失,使乱收费现象不断蔓延和升级。4 r: u( j1 _ l0 x
辽宁·半岛晨报:
t/ ^ J) W$ E8 w) v “鬼门关”前谁还分了钱
- A& K! u; p* @0 u
4 {& ` a0 P5 L 巨大的罚款数目是不可能由潼关县工商局独自享受的。一个非法的罚款行为,一个能吸血成钱的行为,凭什么让大家都保持沉默?答案只有一个,他们也是分赃者。这让人想到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的“食物链”——交警明目张胆“吃”司机、公安局原领导肆无忌惮“吃”交警、交警内部逐层“吃”。也正因为有了“食物链”,交警才会明目张胆“吃”司机。同理可推,潼关县工商局能够在光天化日之下将潼关变成“鬼门关”,这么有恃无恐地罚如此高的款,可能在它的背后就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食物链”。
2 @" T# K6 s" Z' c- L1 Q 安徽·新安晚报:/ v# o. L5 v8 {/ Q, \- f
假如杜甫今天开车去潼关
! s+ ^, L9 v6 k- r1 P, S: q% x
+ d$ _) x; h2 V5 C' O 历史上的潼关,是英勇气概的象征;历史上的“潼关吏”,以威武豪迈的形象留在后人的记忆里。而当今的“潼关吏”却倚权仗势,巧取豪夺民财。要是愤世嫉俗的杜老夫子在世,一定会写出当代版的《潼关吏》,把这群侮辱潼关形象、盘剥无辜民众的执法小吏们,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 p1 K7 ~. R! Z0 p1 D5 {
反思——0 E0 M1 I/ S0 J) E8 Y+ t/ [" n2 e
福建·海峡都市报:我们怯弱违法者就嚣张
! M. @8 Z" r+ S! P3 m8 l$ J: W+ q% B0 I* _, `
想起香港作家吴洪森的文章《“刁民”追警察》,他形象描述了香港市民的法律意识——一天上班,警察查看身份证,一名便衣问我是干什么的,我反问他是干什么的,穿制服的警察帮腔说他是警察。我说既然是警察,为什么不出示证件?这样执法违章,请把工号告诉我,我要投诉。便衣就说,他和穿制服的在一起,不用出示证件。我说不管你和谁在一起,既然要查我,就得先出示证件,你执法犯法,我要告你。穿制服的拉走便衣,说别理他,这人有精神病。我说你侮辱我,我连你一起上告。两人分头走了,我跟着便衣,谁知他越走越快,最后奔跑起来。我紧追不舍,便衣混进人群逃走了……面对滥用公权的执法者,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吴洪森笔下的“刁民”一样据理力争,违法者十有八九会逃之夭夭。0 S( z2 e6 w) e$ `* X$ R/ r
" _, E) J. A8 [% u多行不仪必自毙 |